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活動報導】寒風凜冽穿梭於吵鬧市集中的靜默-與主同行的苦路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新莊報導】「旬」是中國傳統時間單位,十天為一旬。四旬期的意義字面上的意義是四十天的時期,而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四旬期真正的意涵,是在這期間的齋戒與心靈準備,效法並紀念耶穌曠野守齋、祈禱,對抗誘惑,準備耶穌復活的期待與來臨,以紀念基督逾越死亡,光榮復活。     共融與釋放團體於3月9日進行四旬期的拜苦路活動。一早的天氣是一個寒風凜冽的乾冷低溫, 30餘人集合於新莊聖保祿天主堂後走出教堂,一行人穿梭於喧鬧的菜市場與靜默念想耶穌受審判的苦路,市集喧鬧與靜默前行形成對比,如同呼應著耶穌受難時的心中澎湃孤單與無知人們的作為,不同的時空卻有類似相同的場景。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表示走出教堂拜苦路的意義有二:一方面是宣揚福音,叫人看見我們是基督徒。一方面是團體共同行動的彼此支持,方能成就獨自個體不敢做的事,例如:舉著十字架遊街。     透過這次拜苦路,從市集小販熱情的反應,大聲向隊伍揮手說:「你們又出來活動了。」,也讓我們知道傳揚福音的果效,自有天主美麗的計畫與進度安排,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生活於基督內即是傳福音的種子。在團體中生活,讓我們更能與耶穌相遇。     拜苦路之後,柯神父也帶領大家,一同欣賞復活節海報與導讀海報上朱撒尼神父與教宗方濟各對復活節意義的詮釋。今年的復活節海報真跡在義大利錫耶納主教座堂博物館內,擷取《聖母像》祭台畫的三角楣:耶穌在上鎖的門後顯現給宗徒們。是由義大利錫耶納Siena畫派創始人杜喬(DUCCIO diBuoninsegna,1255-1319)的作品,以點金技法、細節裝飾筆觸更顯宗教的神聖性。海報是傳福音的一種方式,由共融與釋放團體於復活節、聖誕節印製致贈全球各地教友,冀由藝術畫作讓人看見天主造物的美麗。 圖片:杜喬(DUCCIO diBuoninsegna,1255-1319),錫耶納主教座堂/Sala,佛羅倫斯 海報賞析: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以宗教藝術的角度帶領海報賞析,深入淺出的說著拜占庭畫風、翡冷翠錫耶納兩個城市故事與畫作的由來。 寒風凜冽中,與主同行的拜苦路,共5處。從新莊聖保祿天主堂出發,穿越人聲鼎沸的菜市場,來到新莊體育園區,聆聽福音、神父講道,重新經歷耶穌的苦難之路。在公眾活動區詠唱,顯露團體中彼此陪伴的勇敢,是經驗耶穌臨在,亦是福傳種子散播的時刻。 更多的照片:
最近的文章

【活動邀請】四旬期拜苦路

拜苦路 日期:2024/3/9(六)上午09:30-11:30 集合地點:新莊聖保祿天主堂1樓廣場 新北市新莊區新興街1-1號 歡迎參加🙂

【活動報導】擁抱團體的美好-新書發表會&朱撒尼神父紀念彌撒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新莊報導】新書發表會-「擁抱團體的美好」與朱撒尼神父紀念彌撒於2月24日由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主辦,聖嘉祿兄弟會、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共同協辦。義大利遠道而來的新書作者康邁幸主教親臨會場,近百餘人聚集在輔仁大學,展開精彩對話的聚會。  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提及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基於許多值得慶祝紀念的原因,包括朱撒尼神父逝世19周年(1992-2005)、共融與釋放運動誕生70周年、教宗承認共融與釋放兄弟姐妹會42周年(1982 年)、聖嘉祿兄弟會-宗座立案使徒生活團25周年(1999 年)以及因疫情延宕2021年聖嘉祿兄弟會到台服務20周年的慶祝活動。欣逢康邁幸主教近期退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便邀請他來台一同慶祝。  新書發表會吸引了各修會神長、教區教友、共融與釋放成員、輔大師生等嘉賓雲集,其中梵蒂岡駐台代辦馬德範蒙席、輔大義大利語文學系主任張孟仁副教授代表致詞。 聖嘉祿兄弟會是由康邁幸主教創建且領導多年,「擁抱團體的美好」《La casa la terra gli amici》是他無數著作中的其中一本。透過康主教的多年領導修會團體的經驗論述,這本書是修會生活的精神指導,也讓我們體認到團體確實是「培育」與「讓生命改變」的場所。中譯本由上智文化出版,編輯劉倖貝修女是聖保祿孝女會的修女,提及評估此書出版價值的花絮,看到康邁幸主教對於自己修會的主保聖保祿的看法備感親切,也看到了作者康主教獨到的觀點,提到影響聖保祿生命的轉變與成長,「團體」占了相當重的比例,與大多數人講到聖保祿,多半是看他偉大的傳教旅程與神學觀,十分不同。此外,譯者李雅玲的翻譯心得分享,也從一個平信徒媽媽的角色出發,分享書中提及的「家」:在精神層面上的家是令人放鬆、心靈安定與歸屬的地方。瞬息萬變的年代裡,想培養深厚的情感不容易,好好陪伴是家庭的使命。而家的實體樣貌,要整潔乾淨的,才能靜下心,重視空間乾淨。  會中的重頭戲,是聆聽康邁幸主教的勉勵,他從基督宗教歷史與信仰在亞洲發展的脈絡點出基督教的傳播是按照聖神的計畫進行,在長達2000年的歷史中我們刻骨銘心,充滿感謝。首要,讓一個民族與基督相遇,需要穩定的基督徒,透過耶穌帶來的生命之光與愛德行動,感化觸動人們永恆的良知與期待。其次,源對於當地文化的同理,處身設地去發現異教文化中可接受和轉化之處,或是與福音相牴觸

【活動報導】耶穌是信德的道路—將臨期避靜

  將臨期對天主教徒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季節,象徵著一個新年度的展開。每年的12月初開始,我們透過避靜:祈禱和自我反思,我們準備好自己來迎接救世主的降臨和慶祝耶穌基督降生的日子,迎接聖誕節的來臨。 2023年將臨期避靜聚會共融與釋放團體大合照,攝於板橋天主教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板橋報導】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12月16日假板橋天主教中華殉道聖人朝聖地在將臨期避靜聚會,一起為迎接聖誕-天主子的降生,祈禱與自我準備。   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主持本次將臨期避靜:首先從近期氣溫驟降天氣瞬變說明了需要對環境有敏銳的覺察,邀請大家年終回顧在共融與釋放的團體中所得的學習與領會,帶領眾人解讀聖誕節海報的意涵,接續進行自我默想而後帶回大團體分享,同時也預告來年的重要活動,以團體晚禱結束一個充實的午後時光。   「海報賞析」,感受美的事物是天主給我們的能力,也是與天主相遇的機會。共融與釋放團體於復活節、聖誕節,藉由贈送海報,提供一個省思自我與信仰分享的媒材。今年的聖誕節海報,是十四世紀畫派聖斯佩科大師的神聖畫作—「賢士來朝」,是蘇比西科、聖本篤聖洞修道院聖母堂的部分壁畫場景,描繪情景是一位賢士親吻耶穌的腳。耶穌降生不僅是生活一部分,更是生命問題的解答。人是容易遺忘的,與耶穌相遇不是人生的某一刻或是僅發生在領洗時的回憶,而是需要每天的重新相信。透過人性的不完美與軟弱,在團體中與耶穌相遇,在教會的聖潔中找到悔改之路。為了更深刻理解每天我們與耶穌相遇的經驗,我們需要分享自己從天主而來的禮物,包括悔改與領悟、與對耶穌的信仰,與他人共同分享這份珍貴,我們才能更清楚感受禮物所帶給我們的深遠意義與價值,凝視信德的實踐、愛德的行動,對生活有盼望,開啟心門與祂對話,呼求心靈的自由與拯救,這正是我們在將臨期中迎接耶穌降生的準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等待的實際體現。   透過默想回顧全年的共融與釋放團體活動,包括「神操」、「假期」、「開學聚會」和「團體學校」等,試圖尋找耶穌,有新的眼光來反思信仰與生活的連結。在面對生命的種種問題時,我們不再焦慮,而是以開放的心靈傾聽耶穌的答覆,在與耶穌的相遇中,我們是否真誠一致,開放心胸,並主動與祂對話?有數位弟兄姊妹們自願分享了自省生活的精彩與沉寂,分享他們與耶穌的深厚關係,並深思自我生活與信仰的相關議題,如生病

【活動報導】2023開學聚 會「信德──理性的滿全」

「親愛的朋友們,請牢記你們的神恩-這份珍貴的禮物,以及守護它的兄弟姐妹會,因為它可以使許多生命仍然『綻放』,你們的神恩能夠發揮的潛力無窮,留待你們去發掘。」(教宗方濟各,2022)   因著教宗給予共融與釋放運動團體的勸勉,我們重新再次共讀朱撒尼神父的第一本著作-《人的宗教性》,期望透過朱撒尼神父的教導,以自身的經驗作為對照,更深入了解、發現自我經驗與信德的關聯,信德是我們神恩的支柱以及信仰的重要意義之一。   開學聚會表達我們的合而為一,是一個耶穌讓我們成為一體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共享彼此的經驗,成為彼此信德的見證。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泰山報導]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10月22日假泰山聖方濟沙勿略天主堂,舉辦2023開學聚會「信德˙理性的滿全」,會中進行共融與釋放兄弟姐妹會副會長凱薩(Cesare Pozzoli)視訊連線、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主講與弟兄姊妹們分享。 唱歌是雙倍的祈禱   開學聚會在靜默之中展開,首先聆聽馬天諾執事獨唱,曲目是由聖嘉祿兄弟會在疫情中安息的安多尼(Antonio Anastasio)神父創作《如果你知道》。(歌詞翻譯如後附註)以及共融與釋放服務會的音樂組帶領與會人員合唱歌手黃玠瑋詞曲創作的《面對明天的勇氣》,藉由歌詞與音樂,與耶穌對話,向天主祈禱,展開精彩豐富的開學聚會時光。 左:泰山聖方濟沙勿略天主堂本堂王新盟神父伴奏;右:馬天諾執事演唱《如果你知道》 左起:王新盟神父、廖心慈、戴婉如、王學寧,帶領全體合唱歌手黃玠瑋詞曲創作《面對明天的勇氣》,猶如禱聲祈求天主賜予勇氣、信心、光明與自己。 「見證,是天主在我們的軟弱上施工」   共融與釋放兄弟姐妹會副會長凱薩(Cesare Pozzoli)透過視訊與團體相聚,提到共融與釋放作為天主教會的運動,不僅是團體,重點在於不同的團體共享彼此的經驗和見證,我們在這條路上,需要聽見與我們一起行走的夥伴的故事,這叫作見證人。 也藉由自己與鄰居的故事說明了見證的價值,見證不僅可以來自聖人或聖女,還可以來自身邊的人,並通過這樣的見證,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耶穌基督。   完美的外表有時會使人遠離,而當人們願意展現軟弱和不完美時,這樣的真實性和脆弱性反而更為平易近人,具有吸引力。凱薩藉由本身與鄰居的互動小故事說明了見證的力量,指出見證就是天主在我們的軟弱中的工作,讓我們成為一道光,吸引身邊的

【好文分享】我是祢所愛的

  「我是祢所愛的」,我們每個人上一次意識到這一事實是什麼時候?如此明顯的事實,我們卻從未想過。聖本篤的會規總是能幫助我回想,在其第四章中,他敦促我們天天將死亡擺在眼前。我們被賦予生活的每一刻都是一份禮物,每一瞬間都可能是終點,這是聖本篤提醒我們的,我們也在疫情期間明顯地看到了。這種脆弱感對我們來說很陌生。就像在一年前我突然經歷我的兄弟奎克蒙主寵召,或是兩位至親好友的五歲兒子奧古斯都,他們的生命奇妙地畫下句點。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會無數次面對類似的挑戰,因為現實中總會不斷出現。但正是這些挑戰提醒我們生活的急迫性,這一瞬間,此時此刻,獨一無二且不會再重來。這種意識應該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怎樣的急迫感?   每晚晚禱結束後,在入睡前的最後時刻,靜靜地聆聽我心臟的跳動,總是讓我感到震撼,我意識到每一次跳動都是被賜予的,是另一個人所願的,因為可能下一秒就不再跳動了。且我對被賜予的每一天深懷感激,也許可能某一天充滿許多矛盾衝突,並對依舊要贈予我的新的一天滿懷好奇和渴望。就是感激我能存在。我們儘管付出所有努力,儘管充滿所有善意,也無法為我們多加一秒鐘的生命,然而這就是祈禱。朱撒尼神父在《人的宗教性》第十章中總是這樣說:「在對自我最深刻的意識中與『他者』相遇」。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通過真實生活在教會中、以及與基督相遇的恩寵中時,才獲得這份意識。「我就是創造我的祢」也可以說:「我是你-呼喚我的祢」。那年夏天在里米尼展覽上,我喜歡的女孩邀請我參加卡西納札修道院的展覽,而她是導覽,當時的我從未想過我的生活會就此改變方向。我其實對展覽不怎麼感興趣,但是因為我對她有好感所以我就去了。當我聽她介紹時感到震驚:她所描述的修道生活,正是我與朋友們在大學共融與釋放團體的生活中,我們所有經驗的根本與深處。只要永遠身在一個臨在面前,這樣度過一生是有可能的:因為每一個動作,即使再微小的行為都與祂有關,意味著永遠生活在祂的凝視之下。我特別因某個展覽牆上朱撒尼神父的一句話震撼不已:「卡西納札在世界上崛起的經驗的本質,是一個人類合一的事件,是人們因著對基督的願景和愛,而為世界燃燒奉獻。他們為了建設教會而燃燒奉獻自己:與中世紀建造大教堂的方式不同,這是以人來重建教會」。我當時心想:這真是把一生都丟進黑洞裡了。要麼他們瘋了,要麼是他們找到了生命的秘密。天主真的是一個不懈的追求者,祂想盡一切辦法來贏得我們的心,

【活動報導】「團體學校」,請來上學!!

耶穌轉過身來,看著他們跟著,便問他們說:「你們找甚麼?」他們回答說:「辣彼!-意即師傅-你住在哪裡?」他向他們說:「你們來看看罷!」(若望福音1:38-39)在若望福音第一章,2個門徒與耶穌相遇,心裡火熱但不是什麼都懂,懵懂間有一個很強烈的肯定,是要跟隨祂。慢慢的在與耶穌相處的三年中,在團體中學習。在團體的互動中,深入了解為什麼跟隨誰或與誰相遇,閱讀與自省是重要的。 在學期的新開始,共融與釋放團體聚會於主日的午後,一起重新檢視「團體學校」的意義與重要性。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新莊報導]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9月17日假新莊聖保祿天主堂在學期的新開始,聚會於主日的午後,一起重新檢視「團體學校」的意義與重要性。 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首先邀請大家於新學期的開始,再度關注共融與釋放非常重要的活動-「團體學校」,同時宣布新學期的閱讀文本為朱撒尼神父著作-「人的宗教性」。 會中共讀了朱撒尼神父在不同的時間,詮釋團體學校的文獻資料,由張人權弟兄導讀,柯神父進一步的說明。由朱撒尼神父開始提倡的「共融與釋放」運動,共融有一個重要的意涵是教會、三位一體的、一家人的合聚。英文上用字Communion 與Community都有具體團體的意思,是一群人。「學校」,是一個硬體-有教室,內容-有課程、老師,而「團體學校」是一個具體的團體,透過團體來學習。共融與釋放的核心是團體學校,因為跟耶穌相遇,與共融與釋放的人相遇,才聚集來到這裡。現在不一定屬於團體,若要認識團體,需要不停的深入,了解為什麼?深入了解,閱讀與反省是重要的。團體學校不僅只是一個道理的學習,是與自己的生活作連結。 此外,張人權弟兄分享了自己參加團體學校的經驗,認為透過他人眼光來看同一件事,會有更豐富的激盪,與自我閱讀的收穫很不同,更為豐富,透過參與團體學校,了解朱撒尼神父強調人性,透過與人的相處,了解經文。人性是人性問題的追問,在團體學校的經驗中,聽到別人與耶穌相遇的經驗,像是「標記」,提醒反省自己。也透過主動分享的學習,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幫助自己從他人的眼光看見新的事物。藉由行為上的改變,可以不斷靠近信仰的核心。 柯神父在最後補充與總結中提到,團體學校中所讀朱撒尼神父的著作,是以理性開放的態度,讓人能了解人生是甚麼,指出人生的方向,進而得以歡慶感謝並享受人生。礙於義大利文翻譯與朱撒尼神父的所用辭彙詮釋